模溫在注塑工藝中是最基本的控制參數(shù)之一。
塑料充模后在模腔中冷卻硬化而獲得所需的形狀,模溫影響塑料熔體充模時的流動行為,并影響塑料制品的性能。模溫實際上決定了塑料熔體的冷卻速度,模溫通常是由液體介質(zhì)控制,它決定了制件冷卻速度。模溫對制品外觀的影響:較高的溫度可以改善樹脂的流動性,從而通常會使制件表面平滑、有光澤,提高制件的表面美感,同時還改善熔合線的強度和外表。
模溫對制品內(nèi)應(yīng)力的影響:內(nèi)應(yīng)力的形成基本上是由于冷卻時不同的熱收縮率造成,當(dāng)制品因為流動長度隨黏度增加而縮短,其流動特性接近于牛頓型流體,熔融黏度受剪切速度的影響較小,對溫度的變化則十分敏感,因此在注塑過程中,通過提高溫度來降低黏度比增加壓力更有效。一般使用溫度在290——310℃,溫度低于280℃,熔體黏度大,流動性小,充模不足和表面無光澤;如果超過310℃,過熱分解使塑件顏色變深,會有黑點等缺陷,力學(xué)性能下降,以至變脆報廢。不用模溫機,產(chǎn)品光靠自身料溫是無法成型的,因此使用模溫機控制模溫。通常與冷卻時的料溫和模溫之間的差值大致成正比的關(guān)系,模溫應(yīng)盡量求高。PC制品在140℃模溫的情況下順利脫模,模溫一般保持85——140℃。模溫過高時,塑料制件冷卻慢,成型周期延長,容易粘模,使制件在脫模過程中產(chǎn)生變形。